抱歉,該分類下還沒有文章!
巨脈蜻蜓(學名Meganeura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的一種昆蟲,與現今的蜻蜓接近。它的翅膀展開闊達75厘米,是已知地球上曾出現最大的昆蟲物種,但是早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就已滅絕。它以其他昆蟲及細小的兩棲動物為食物。
巨脈蜻蜓的化石是于1880年在法國發現。于1885年,法國古生物學家CharlesBrongniart描述及命名了這個化石。另一個化石標本是于1979年在德比郡的博爾索弗發現。完模標本現正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
就巨脈蜻蜓如何在石炭紀能生長成如此巨大的體型一直都是討論的焦點,因為氧氣經氣管擴散至昆蟲身體的方式會限制它們的體型,而這種史前昆蟲的體型卻超越了這個限制。最初有指巨脈蜻蜓能夠飛翔是因當時氧氣在大氣層較平時多20%,這個理論最初不被接納,但就有關巨大畸形癥及可獲取氧氣之間關系的研究證實了這個說法。若這個理論正確的話,巨脈蜻蜓的滅絕可能是因氧氣含量下跌造成,并且肯定的是它們不能在現今的環境生存。
想必很多朋友在小時候都抓過蜻蜓,看著一只只小巧而美麗的蜻蜓在空中飛翔,絕對算得上童年的一大樂趣。但是如果有一只翼展達75厘米的蜻蜓,你還敢去抓嗎?如果你覺得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