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ptcbn"></dd>


<rp id="ptcbn"><object id="ptcbn"><input id="ptcbn"></input></object></rp>

  • <rp id="ptcbn"></rp><rp id="ptcbn"></rp>
    <th id="ptcbn"><pre id="ptcbn"></pre></th><dd id="ptcbn"></dd>

    <button id="ptcbn"><object id="ptcbn"></object></button>
  • 動物、小動物圖片及名稱大全,歡迎來到奇妙的動物世界,歡迎光臨愛動物網!

    歡迎小伙伴加入愛動物交流群:186478492  愛動物交流群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作者:馮麗妃 倪思潔 2022-05-22 瀏覽: 1,479 評論:0

    摘要: 沙狐Vulpes corsac 甘東海攝 網紋馬勃Lycoperdon perlatum 王科攝 巖須Cassiope selaginoides,拍攝者:林秦文 5月22日,在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在線發布《中國生物...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沙狐Vulpes corsac 甘東海攝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網紋馬勃Lycoperdon perlatum 王科攝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巖須Cassiope selaginoides,拍攝者:林秦文

    5月22日,在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在線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增長非???,15年來增加了近兩倍?!敝袊茖W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馬克平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介紹,2008年第一版名錄中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49000多個,2022年達到近14萬個。

    馬克平表示,該生物物種名錄回答了“中國物種多樣性有什么”的問題,它的及時更新,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研究和管理提供了基礎科學支撐。

    嚴把質量關,迭代更新萬余物種

    “生物物種名錄制作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從學名規范性、多音字檢查到分布地校驗等,有著嚴格質量控制流程?!敝锌圃簞游锼┦苛致斕锎砻浘庉嫿M介紹,從2008年第一版名錄發布至今,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與合作伙伴已發布15個年度名錄。

    據悉,《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經迭代更新,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38293個其中物種125034個,種下單元13259個。包括動物部分、植物部分、真菌部分等內容。

    動物部分,共收錄68172個物種及種下單元,包括63886個物種,4286個種下單元,隸屬于17門51綱241目1803科13517屬。其中,哺乳動物687種、鳥類1445種、爬行動物552種、兩棲動物548種、魚類4969種、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55685種。

    植物部分,本年度名錄共收錄46725個物種及種下單元,包括39188個物種,7537個種下單元,隸屬于9門17綱149目542科4480屬。其中,被子植物32708種、裸子植物291種、蕨類和苔蘚植物5494種。

    真菌部分,本年度名錄共收錄17173個物種及種下單元,包括16369個物種,804個種下單元,隸屬于6門37綱121目351科1838屬。其中,擔子菌門10232種、子囊菌門5312種,其他真菌825種。

    此外,還包括原生動物界2566個物種及種下單元,色素界2383個物種及種下單元,細菌界469個物種及種下單元,病毒805個物種及種下單元。

    談及年度新物種“增量”,林聰田介紹,2022版新名錄較去年新增10343個物種及種下單元。其中,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的哺乳綱、爬行綱、兩棲綱進行整體更新,共新增279個物種,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新增7498個物種,蛛型綱新增119個物種;植物界新增794個物種;真菌界新增1274個物種。

    “用戶可通過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樹’查詢所需要的物種,也可以按區域搜索每個省區的不同物種?!绷致斕锉硎?,2022版名錄還新增了數據分級系統,根據數據來源、完整度和審核流程等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從“一星”到“五星”,給每個物種的名錄數據進行評估分級,為用戶應用提供參考。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歷年數據量變化圖

    立足本土,中國新物種發現正引領全球

    當天的發布會還分享了2021年國內新發表物種的情況。多位專家在會上指出:“中國新物種名錄收錄信息的增加正在引領全球?!?/p>

    蛛形綱包括蜘蛛目、蜱螨目,是中國僅次于昆蟲、植物、菌物的第四大生物類群。2021年304位中外分類學者發表了源于81個國家的47新屬928新種,包括來自中國的266新種,占全球新物種的34%(高于2016至2020年的平均貢獻率28%)。除中國本土物種外,我國科學家還發表了緬甸、肯尼亞等14個國家的54個新種。

    在2021年全球發表蜘蛛新種最多的前30位學者中,國內學者有8位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樞強的貢獻位居第一。當年,他和團隊發現了6個新屬205個新種的蜘蛛。

    “65%的蜘蛛其實不會到達地面,只在樹干和樹冠上活動,所以用過去的方法采集不到?!崩顦袕娬f。他和團隊開發的一系列新方法大幅推進了新物種的發現,例如2006年他開始研究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葫蘆島的蜘蛛時,當時的物種記錄只有66種;而截至2021年底,他和團隊把這個記錄提高到740種。

    談及蜘蛛分類研究對社會的意義,李樞強表示,以王鳳振教授為代表的第一代蜘蛛分類學家破解了美國細菌戰;以宋達祥院士為代表的第二代科學家促進了對農林害蟲的了解,而新一代學者通過對蜘蛛習性(如沒有翅膀但能夠根據磁場飛行)的深入認識,將有望開辟仿生學研究的新天地。

    “2000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年發表220個植物新分類群,發現32個新紀錄。每年世界上新發表植物新類群的十分之一來自中國,而且沒有明顯的減緩趨勢?!敝锌圃荷虾3缴街参飯@杜誠介紹,2019年起,中國已取代巴西成為全球發表植物新物種最多的國家。

    據介紹,2021年國內共發表高等植物新分類群342個,其中新科1個,新屬11個,新種289個,發表國家級新記錄62個。云南、西藏、四川、廣西等西南4省區發表新物種最多,臺灣、海南、云南、浙江和廣東等省區發現物種密度最高。新分類也會受威脅物種保護提供了指南,例如其中76個物種在發表時依據IUCN標準被評估處于受威脅的狀態。

    “隨著我國對于物種多樣性研究投入增加,研究隊伍規模逐漸增加,脊椎動物新物種的發現也在增加?!敝锌圃撼啥忌锼芯繂T江建平介紹,2021年國內共新發表脊椎動物95種,其中新物種80種,國家新記錄種15種。包括魚類新種15種、兩棲類新種28種、爬行類新種31種和新記錄種10種、鳥類國家級新記錄種3種和1亞種提升為種、哺乳類新種5種和新記錄種2種。新增物種的分布涉及30個省市區,其中云南32種、四川11種、廣西10種、西藏7種、廣東和臺灣均6種,累計占比超新增物種總數的77%。

    昆蟲是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生物類群,其數量超過所有物種數量的一半,目前每年有大量物種被描述和發現。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白明介紹,2021年中國共發表昆蟲新分類單元1633個,包括57個新屬、2個新亞屬、1574個新種及種下階元。云南省是中國新物種發現的熱點地區,新物種數量占全國的30%。

    “2021年度,中國學者在菌物分類學研究中取得了矚目的成果,380位中國學者參與發表了1124個菌物新名稱,占全球新名稱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全球共發表菌物新名稱3734個)?!敝袊茖W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趙明君介紹,這些新物種來自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是發現新物種最多的地區,而中國是發現新物種最多的國家,共發現756種,占全球的30%。長江以南地區是我國新物種發現的熱點地區,云南省發現了248種菌物新物種,為國內之最。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這些新物種信息說明,我們不僅有能力把中國的事情辦好,也有能力開展中國以外區域的全球工作,在很多領域都有出色表現?!瘪R克平說。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川金絲猴 甘東海攝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武夷林蛙 Rana wuyiensis?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石勝超攝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細齒菌Hydnum subtilior 王科攝

    服務生態保護 支撐科學研究

    據介紹,中國是唯一一個每年都發布生物物種名錄的國家。

    生物物種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分類單元。馬克平表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不僅有助于摸清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家底”,呈現中國生物多樣性之美,還有助支持我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行動,促進相關學科的基礎性研究。

    據統計,自2018年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從單機版轉至線上發布至今,總下載量已超過5 TB,在線物種頁面訪問量超過1000萬次。用戶包括國家相關部委、管理部門、研究機構、高校及企事業單位,支撐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科學研究、保護決策及科學普及工作,對支持國家履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等相關國際公約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已描述的生物物種有20多萬,名錄中僅包含了其中的60%~70%,由于相關資料嚴重匱乏,類群研究專家也很少,相關工作越往后會越難?!敝锌圃簞游锼芯繂T紀力強說。他希望未來5到10年,能夠把90%~95%的“家底”摸清楚。

    馬克平也表示,經過15年的發展,中科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已建設了一支人才年齡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骨干力量,有能力把相關工作做得更好。

    他同時呼吁,積極開展基礎性的分類學研究,這樣名錄統計工作才可能更快更好地往前走。同時,他呼吁各省區在全國生物名錄的基礎上,做好自己的物種名錄統計,盡可能將物種研究分布做到縣一級,從而支撐就地保護。

    以北京密云為例,林聰田介紹,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中的縣域服務系統收集了大量的物種照片和動物聲音模板。用戶在檢索相關物種時,只需要上傳照片或聲音,而無需填寫名字,系統就能進行識別,從而有助服務物種監測和保護。

    記者了解到,本年度名錄編研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分類學專家完成。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金江壁虎 Gekko jinjiangensis?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石勝超攝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金腺石蝴蝶Petrocosmea adenophora Z.J.Huang和Z.B.Xin供圖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在線發布

    開唇石山苣苔Petrocodon anoectochilus F.Wen和B.Pan供圖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鏈接:

    http://sp2000.org.cn/